1月23日
央視《焦點訪談》欄目
推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系列報道
其中首條專題報道《低空經濟 展翅高飛》
關注了深圳如何充分激發低空經濟潛力
重點介紹了豐翼無人機
在物流和農業領域的應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
近年來,低空經濟催生一系列消費場景,物流無人機解決配送“最后一公里”。
深圳寶安區,豐翼無人機中轉站里十多架飛機正在待命,排隊起飛“送貨”。起送點距離目的地乘車需用時16分鐘,而豐翼無人機僅用時不到8分鐘。
一般來說,普通快遞員日派送量在150單左右,而一名無人機操控員每天可以執飛60架次,配送量在500單左右。
農業生產方面,我國西部地區已經開始使用豐翼無人機運輸新鮮松茸,原本人工背下山需要一到兩小時,豐翼無人機只需要15分鐘到半個小時。一些偏遠地區,已經用支線無人機代替人工設立站點的運營方式從事各項工作。
談到低空經濟,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通航系主任呂人力說道:“是土地更大還是海洋更大?實際的回答是天空最大。城市土地資源已經是見縫插針。3000米以下,甚至1000米以下的空域資源如果充分利用起來,這種紅利是巨大的。”
深圳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盧文鵬表示:“用地方立法的形式推動和保障低空經濟發展。我們在體制機制上,把握好‘先立后破’的工作要求,通過改革的方法和路徑,形成和釋放新質生產力,開辟新賽道,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全國范圍內,目前已經有十多個省份將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相關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海南省近期發布全國首張省域無人駕駛航空器試飛空域圖;廣州市的通航企業獲得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系統型號合格證;安徽省剛剛規劃了以合肥為中心的通用航空“一小時通勤圈”雛形。
低空經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城市比拼的“新賽道”。以無人機為例,2023年我國民用無人機產業規模超過1200億元,穩居全球首位,預計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突破2000億元。
未來,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將會越來越多樣,通用機場、航空園區、航空小鎮、無人機基地、飛行營地等將星羅棋布,我們的天空也會更加繁忙,幸福生活的傳遞也將多一種選擇!